清明节的来历及其传统习俗

每年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节日的日期按农历来算,一般在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节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祭扫祖先和缅怀先人的日子。

清明节的来历:

据传说,公元前687年,鲁国文公在位时,他派遣卫灵公到虞山祭祀太公望,临别时,太公望赐给卫灵公一条鼎足,告诉他:谨慎掉落此鼎,否则会有灾难发生。卫灵公接到鼎足后,当天没有什么异常,但第二天清晨,地震将卫灵公推倒在地并踩死。文公听到消息后,为了纪念卫灵公,将每年该日定为祭灵日(又称为寒食节),不再煮饭,而是吃冷食。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一个祭祖扫墓的节日,人们去墓地祭祖和打扫墓地,感恩祖先的养育之恩。同时,还有一些地方会组织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如踏青、草地滑车、蹴鞠、吃青团、放风筝等民间传统习俗。

另外,为了避免清明节期间出现火灾、意外及疾病等,人们也会在这一天做些预防措施,如给孩子穿上红衣服等。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