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由来(中秋节由来大全)

中秋节,也叫仲秋节、秋节、八月节、追月节

源自唐朝,起初此节日是为祭月而设,在唐朝时,中秋已为中国传统节日。据《周礼》记载,周代的月祭中包括月下祭和月神祭;汉代世宗又于寿宴之日设宴拜月来加强月下祭;后来“月夕忌滴沥,妇女有灾”逐渐演变为别有含义的节日。据《清史稿》、《中国通史》等资料记载:“中秋节在唐朝时已经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蕴,出现了月宫、仙女、玉兔等传说。才子佳人赏月,主人献“月饼”福佑亲友。这一切使中秋节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历尽千年仍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人向往团圆、思念亲人,追求精神生活的节日,也是赏月、赏桂的节日。”

现在,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详着皎洁的月光,享用美味的月饼,一家人团圆的画面,让人倍感温馨;还有民间的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习俗——吃柚子、赏月、赏桂花等可圈可点的环节。

中秋节更是一个饱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古老节日,也是丰富着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不仅可以品尝到美食,更可以领略到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秋节由来】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都习惯赏月、吃团圆饭,家家户户都将团聚的心情和美好的祝福系在月圆人团圆的古老习俗上。那么,这个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由来是什么呢?

据记载,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商朝,那时的人们是以祭月来感谢丰收,祈求家庭安康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中秋还与古代的月神有关。在古时候,人们认为月亮是女神的化身,为了祈求女神的保佑,就有了赏月的习俗。

在唐朝之前,中秋节是传统节日,但没有固定的日期。到唐朝时,中秋节才正式成为一个固定的日子,即农历八月十五。

到了宋朝时,中秋节的习俗才开始流传到民间。那时人们吃月饼、赏月、祭月的传统已经很成熟,并且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作为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不仅在中国,也在其他华人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庆祝。

今天的中秋节虽然和古代的习俗有所区别,但是月亮始终是中秋节的核心。人们赏月、吃月饼、品尝各种美食,祈愿家庭团圆、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欢度这个传统而又充满现代感的节日。

中秋节由来解析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据史书记载,中秋节最早始于中国周朝时期。周代时,民间有祖先祭月的习俗,此后,中秋习俗逐渐演变成宜赏月、赏桂、吃月饼,并逐渐成为传统佳节。

根据《周礼》载:“夫三公之祭月,令正月,而月之始生也。”说明至少在周朝时期,官方进行祭月仪式已有多年历史,而在民间,祖先崇拜及祭月活动亦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其实,“月亮”在古人的心目中一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辅助历法、农业生产的天象符号。在此基础上,月亮也慢慢地带有象征神秘、富有感性美感的意义,人们也开始从视觉上欣赏月亮之美了。随着祭祀活动的发展,月亮也成了祭神事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中秋节能够发扬光大,一定程度上与战国时期的中国思想家墨子不无关系。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二》中就描写了墨子“对望月而哭”的传说。这也表达了墨子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的思想,与中秋祈祷团圆思想相通。

综上所述,中秋节虽然起源于古代中国,但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也积淀了古人对理性思考、文学艺术的崇尚与追求。相信未来的中秋节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秋节由来(中秋节由来大全)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