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你一定听过,但你知道它的典故吗?相传,晋代有个官员叫滕文公,他在寺庙住了一夜,第二天起床口渴难耐,但不愿起身去寻找水源,于是他就坐在门前低头望着桥下的梅花,喃喃自语:“不枉费我来到这里,梅花可解渴呀!”毕竟水如此之珍贵,有时候找到源头并不容易。

滕文公的胆量和才智备受后世推崇,大概因为他敢于冒险和创新,同时还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望梅止渴的故事,滕文公成为了这个成语的主人公。

正如滕文公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危机和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像他一样勇于尝试和创新,寻找不一样的渠道,或许就会化危为机,化解困难。

当然,在生活中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危机来临时才能从容应对。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揭秘望梅止渴的渊源与秘密

或许大家都在童年时代尝过“望梅止渴”的滋味,这种让人一口接一口的口感,又能够到达解渴的效果。据说,望梅止渴还有一段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文帝”时期。

在当时,西汉文帝刘恒征兵打仗,让太子刘启先带一队人去攻打乌桓,道路艰难,缺乏饮水。太子便想到了自己佩戴的佩剑,里面有八颗小梅,由此想到可以试着尝一尝梅上的汁水,果不其然,那汁水极为清爽,缓解了太子与手下们口干舌燥的感觉。

后来,人们取其用意,成为了一句流传至今的成语“望梅止渴”。“望梅止渴”的主人公,就是太子刘启。

如今,各种口感迥异的“望梅止渴”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小零食。

探秘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小学生都会用,但它的来源你可知道?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钟离权的智者,他在吃完晚饭后忘记备饮,于是就望着月亮和桃树叶子,心想身体口渴,像喝水一样,想到这里,他就对仆人说:「我口渴了,请送我一瓢水来。」仆人回答説没有水,钟离权又告诉他道:「这样子啊,那你就去找一些草去,把草捣烂了,挤汁喝。」仆人兀自听话,行了一程路,回来却说收草的人已经赶了他,所以草没拿到手。钟离权闻言,就朝着一棵桃树走去,快速地上下地用力搓了两下桃树枝节,便从这些枝节上流出了清清的桃汁,经过他品尝之后,又取来了一个桃,边品尝边将桃汁温润地咽下。他对仆人说:「我喝太多了,你也尝一尝。」仆人也品尝后,不过这桃子像普通桃树上结果的桃子一般染了鲜红的绯色,所以他惋惜道:「要是还有好些现成饮料的话,就更好了。」钟离权笑咪咪地回答道:「不是快乐健康长寿有益的东西要紧吗?难道还怕自己不成功吗?」「再说,这样子的话真是低效率呀。如果这用方法可得到糕点呢?话刚落下,只见路旁有一只獾,钟离权便伸出手去击打了它,将它从洞口内绊出,然后就拾起这只獾,将它托在左臂上,揭开皮袋,将獾肉切去五六分,以极度速度灌入口中。仆人并不明白这么做的意义,只好轻声问道:「!」钟离权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将獾肉装到皮袋内,将皮袋悬挂在枝头,等待猎人来捕捉兔子、猪等野味,用野味的体温加热这个悬挂着獾肉的皮袋,皮袋里的獾肉渐渐地烹饪了,成了一块小饼干,虽然不能算是饮料,却绝对可以在饥饿时调节人的胃口。故如今望梅止渴,多半是因为口渴,并不是因为饿。

相关信息